"); //-->
近日,由我国专家牵头并担任工作组召集人制定的IEC首项预测性维护国际标准IEC 63270-1:2025 《工业自动化设备和系统的预测性维护 第1部分:通用要求》(Predictive maintenance of industrial automation equipment and systems -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正式发布。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相关科研项目的支持下,该标准由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仪综所)牵头,联合我国智能运维领域二十余家产学研用单位共同研制,德国、英国、芬兰、奥地利、挪威、日本、意大利、韩国等国家派遣专家参与。该国际标准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在预测性维护技术研究与国际标准化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深度融合注入新动能。
预测性维护被誉为“未来工厂之光”,能够有效降低运维成本,提升生产效率,是实现制造与服务融合的重要路径,也是智能制造的典型场景。但受概念术语不一致、技术路径不明晰、功能要求不明确等问题困扰,预测性维护技术在智能工厂中的应用效果认识不统一。该国际标准将预测性维护共性技术要素进行模型化,规范预测性维护的实施流程和技术要求,为各国企业开展预测性维护提供了“通用语言”和实施指引,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张来斌教授指出,预测性维护已逐步替代预防性维护、纠正性维修等模式,该国际标准是响应市场迫切需求的重要标准化成果,对于促进预测性维护在油气生产系统领域应用,提升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左明健教授指出,标准化可有力促进工业系统智能运维(健康保障)关键技术的规范性和推广性。该国际标准的发布填补了国际空白,可有力指导工业系统预测性维护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提升工业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智能运维分会主任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林京教授指出,设备智能运维已作为一种新的业态在诸多领域蓬勃发展,其关键技术不仅涉及多学科交叉,还纵贯设备全生命周期,存在诸多机遇与挑战,该国际标准使智能运维有章可循,必将为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欧阳劲松指出,预测性维护是推动智能制造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该项国际标准的正式发布是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将有助于凝聚智能运维领域的国内外共识,加速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场景的深度应用。
下一步,我国专家团队将持续推动国际标准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同步制定国际标准IEC 63270-2《工业自动化设备和系统的预测性维护 第2部分:算法测评方法》(Predictive Maintenance ofIndustrial Automation Equipment and Systems–Part2: Algorithm evaluation method),进一步完善覆盖“通用要求-算法测评-效能评价”的预测性维护国际标准体系。(本文来源:仪综所官网)预测性维护算法测试内容:
1、状态监测算法测试-依据准确率、漏报率等指标对状态监测算法进行测试;
2、故障诊断算法测试-依据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等指标对故障诊断算法进行测试;
3、预测算法测试-依据准确率、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可决系数等指标对预测算法进行测试。
仪综所牵头制定国家标准GB/T 43555-2023《智能服务 预测性维护 算法测评方法》,仪综所实验室是国内领先的第三方检测服务机构,是国家级CNAS和CMA实验室,开展面向机加工、数控机床、石油石化、核电、轨道交通、智能机器人、计算机软件、工业AI、减速机、机械设备,医疗、机械、各类电气系统等产品的预测性维护算法测评服务,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
预测性维护第三方测试找彭工136-9109-3503。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